top of page
貢噶顛津仁波切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佛子行三十七頌(10)

講授上師:貢噶顛津仁波切

 2017年 3月 5日

錄音:林良興

整理:洪慧芩

 

 
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分為前行和正行,正行的部分有世俗諦和勝義諦,正行分為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,我們已經講完了下士道和中士道,現在要講的是上士道,上士道最重要的就是發菩提心。菩提心的修法很多,簡單來說有

世俗諦與勝義諦,現在我們還在世俗諦方面。

 

 

以下為「將貪轉為道用」

 

21.一切妙欲如鹹水  任幾受用渴轉增  於諸能生貪著物  頓捨卻是佛子行。

 

我們在三界之中的欲界,除了佛菩薩的化身,欲界眾生都有大大小小的貪心欲念,看到美好的事物、聽到好聽的聲音,馬上心嚮往之,喜愛眼耳鼻舌身五根的享受,這就像吃了很鹹的食物,覺得越是口渴需要一直喝水一樣,停不下來,貪著悅意的美景、音樂、食物、柔軟的衣著等受用,像是賭博、打麻將,贏了一點小錢,越來越想去玩,漸漸白天晚上都要去,就是欲界的凡夫會做的事。去旅行的時候,試吃了點心,覺得好吃就越吃越多,這時候要觀察,貪心的對象是什麼,若是漂亮的東西,漂亮在哪裡? 花很漂亮嗎? 實際上它凋謝了就是垃圾而已。貪著的心念一起來,要懂得馬上觀察貪心的對象,觀察了以後很容易就能斷除,這是佛子的行為。

 

我們很想要一個東西,覺得它很漂亮,買回家以後三天就不喜歡了,覺得它沒那麼漂亮。它如果是真的漂亮,必須要永遠漂亮,不會改變。男女朋友的關係也一樣,產生貪著時互相喜歡,眼中只有彼此沒有別人,一兩個月之後,吵架打起來,不久前還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,現在變成全世界最討厭的人。仔細觀察的話,都是因為貪心,沒有真正漂亮的,其實是沒有意義的,但因為無明、三毒的影響,所以產生貪著。貪心大的人,自己已經有了衣服,看到了還想買,有了貪心就像喝鹽水,越喝越渴,沒有止境。學佛的人應該小心,一有貪心就要用觀察的方法,馬上斷除。

 

 

 

22.諸所顯現唯自心  心性本離戲論邊  知已當於二取相  不作意是佛子行。

從這裡進入勝義諦的部分,講入定的時候觀修的方法。空性跟緣起是一樣的意思,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。說「我是空性的」,代表我是緣起的,依靠父母而出生,稱為小孩是相對於大人來說,稱為哥哥是對於弟弟來說,互為因緣,互相依靠而成,不單獨存在的。人也不存在,依靠眼睛、鼻子、身體、各個部分組合而成,眼睛不能稱為人、鼻子也不能稱為人,一個一個部分都不稱為人,合在一起的時候當然也不能變成人,就像是芝麻有油脂,可以榨油,但全世界的沙子通通合在一起也不能榨出油,因為一粒沙裏面本來就沒有油。因此「人」只是一個名稱,不是真實存在的,這是空性。外界唯心造,內心投射出外境萬事萬物,心是什麼? 心沒有形狀、顏色、找不到心在什麼地方,心會造出三惡道、三善道、心可以成佛解脫,一切都是心投射出來的,「心性本離戲論邊」,觀察的時候,心離於「有」「無」二邊。我以前禪修的時候,老師問我們,身語意哪一個比較重要,很多人認為「心」比較重要,為了找心在哪裡,便從心裡化現一個「吽」字,觀修吽字飛到很遠的地方,心跟著吽字遠遠的消失不見;有時觀修吽字往右轉,看看心會不會跟著歪向右邊,看看到底心是什麼,這樣子去練習。

 

心是找不到的,但是心可以生出萬事萬物,可以感知、可以證悟、時而開心、時而難過,不穩定而且無常的。學佛的人觀想面前出現一尊觀世音菩薩,感覺上自己的面前有一尊對生觀世音,有我和觀音兩者,實際上觀世音就是自己的心,看者也是心,被看見的也是心,兩者無二無別,佛子應該要了解這個道理。

 

曾有一位噶舉派大師,他的上師命他進行禪修,結果他只閉關三天就出關了,說要舉行閉關結束的薈供,上師說你應該要去修上師怎麼跑出來,他說以前覺得上師在面前,現在認識到上師就是我的心,兩者無二無別,沒有信心的對象。這就是證悟空性,真正的上師就是自己的心。開始練習的時候,以菩薩作為恭敬頂禮的對境,實際上要頂禮的對象是自己的內心,菩提心、如來藏、法性,能夠如是思維,才稱為佛子的行為。

 

為什麼佛子的行為看起來很困難,因為我們自覺和菩薩的距離太遙遠了,菩薩和凡夫的區別是什麼? 清淨與不清淨。每個人學習佛法的興趣都不一樣,對我來說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是在於,其他宗教有至高無上的神,信徒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令他們的神歡喜,而佛教崇尚平等,佛教徒透過修持可以證悟空性,最後達到如同佛陀一樣的境界,自己變成佛。眾生皆有如來藏,煩惱不能減少或損害我們的如來藏,煩惱只能在包覆在外,像烏雲只能遮蔽太陽,不能減損太陽,為了清淨業障與煩惱,所以努力修持一切善行,清淨了一切汙染和業障就能成佛。

 

有些人不想學佛,那是福報累積不夠的問題,緣分比較遠,人死後阿賴耶識不會消逝,一個人的一切善業惡業都詳實記載在他的阿賴耶識上,帶著到下一世,無論投生在哪一道,都會依據善業惡業受生,雖然我們會失去關於過去世的記憶,但是阿賴耶識都不會忘記,有時候第一次見到一個人就不喜歡他,有時候看到一個陌生人就想多看看他,對他感到好奇,這就是阿賴耶識在作用。

 

我們有些轉世就是,比較清淨,可以認出前一世的侍者、指出曾用過的物品,叫出前一世熟人的名字,我們就能以此確認他是不是轉世。我觀察過,小嬰兒生出來兩個月,就能辨認媽媽是哪一個,看到所有的東西都認為是「我的」,這也是因為無始以來的我執太強烈,寫在阿賴耶識上,我常開玩笑對弟子說,你們也是轉世,你們比較了解上輩子的我執和執著,所以生下來一開口都是「我的」。 為什麼有些人不怕去地獄、餓鬼道? 因為他們不了解阿賴耶識。我們看到的外境都是由內心投射出來,什麼時候了解一切都是內心?最後阿賴耶識了解了就證悟空性,修行人涅槃時,為何能維持在禪定中很長一段時間,因為他的生命徵象都結束了,但還有阿賴耶識,他們能控制阿賴耶識何時離開肉體,為了提醒世人生起信心,思維無常,應把握修行,因此示現法體不壞一年、兩年、甚至更久時間。

 

不丹有一個佛像,佛像裡面存放一位成就者的心臟,那是300年前荼畀時,大火燒過後還保留不壞的心臟,不丹有很多這樣的例子,就算是冬天高山上太寒冷,寺廟裡樓下供水、旁邊佛堂的供水都結冰,在這個佛像前的供水奇蹟似的完全不會結冰,摸起來甚至有溫溫的感覺,因為這是一位精通那洛六法當中拙火的成就者,這是精通拙火功德的顯現。

 

阿賴耶識像微細的氣一樣,離開肉體之後去尋找下一世投生的身體,選擇人道、天道等去處,進入母胎受生。像是我們的鑰匙放在雜亂抽屜裡,翻來覆去就是找不到,其實不是沒有鑰匙,是我們找不到而已,如來藏、阿賴耶識也是,如果我們的抽屜比較乾淨,很容易可以找到鑰匙,我們轉世仁波切和一般人就是這個區別,沒有很多煩惱的話很容易找到如來藏。了解一切外境都來自內心,了解空性,如同心經所說: 「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」,色與空雙運,二者不能分開,例如白色,觀察分析後找不到單獨存在白色,只有因緣而生的白色,這就是空性,白色與空性雙運;有和無也雙運,好比仁波切在中心嗎? 仁波切人在中心「有」,但是觀察分析後找不到仁波切「無」,有和無雙運,同一個東西,沒有觀察的時候有仁波切,這是「世俗諦」,觀察的時候找不到仁波切,這是「勝義諦」,這是要了解的。

 

信心和信心的對象不能分開,分開的話永遠不能成佛。五道十地的菩薩有不同的等級、修行程度,一開始他們信心的對象在外,然後慢慢了解二者沒有分別,最後知道外界是自己的內心,內心就是外境,要做十地菩薩的佛子應該如此修持。科學家研究過臨終者的外呼吸、內呼吸停止的過程,但是還沒有研究過阿賴耶識,科技無法找到阿賴耶識。因明學有一個很難的辯經邏輯,說明上輩子和下輩子的關係,再聰明的師父也會辯輸,以印章舉例來說,印章蓋了印泥印在紙上,紙上的圖案跟印章上刻的一樣,他們是一樣的東西嗎? 就像阿賴耶識,上輩子的章蓋到下輩子,蓋章需要各種因緣,章、印泥、紙,投生需要父、母、肉體等因緣,下輩子阿賴耶識像蓋章一樣帶下去。更了解阿賴耶識和如來藏,幫助我們找到路線。

 

要斷除的不是「我」,而是「我執」,佛也說「我」、「我的」比丘、沒有這麼說無法溝通,但是問題出在產生執著,執著於不存在的的「我」,證悟空性、無我之後,不會遇到問題,在此之前,天天都遇到抱怨、令人生氣、不滿意的問題,這是輪迴的本質,痛苦的本質,我們無始以來一直迷路,天天遇到問題,時好時壞,只能靠學佛的方法證悟空性、證悟心性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佛初轉法輪說四聖諦,對象是小乘行者;二轉法輪是空性,對象是大乘根器者;三轉法輪後預言龍樹菩薩在四百年後將會出世,宣說佛的密意;當龍樹說了中觀闡述空性見地,小乘行者無法接受,斥為魔鬼的秘密語。

 

現在很多人無法接受佛法,很多人不接受空性,台灣有很多人反對密宗,其實這樣也是對的,密宗本來就是秘密的,適合利根者,做得到的人可以即身成佛。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屬於哪一個類別,屬於大乘的一定要了解空性、菩提心、大悲心;小乘有出離心,但是缺少大悲心、慈悲心、菩提心;打坐的時候要了解一切都是空性,是內心的投射。舉例來說,台灣人看到我的這個杯子,形容的都不一樣,有些人覺得好看,有些人覺得普通,都是由自己的業決定的,;男女朋友也是,一個男生覺得自己的女朋友漂亮,他的朋友可能覺得這個女生不怎麼樣,都是自己的內心決定的。大藏經這麼多,學也學不完,都是為了調伏內心,只要能了解自己的心、不用學很多也可以,如果學了很多卻沒調伏內心,拿了佛學博士也沒什麼意義。

 

在閉關中心時,我們兩、三點就開始打坐,很安靜的時候,看著自己的內心,有時很想笑,為何我們看別人像瘋子一樣不正常,其實自己的內心才是不正常,念頭跳來跳去,一下想父母、一下想佛像,五分鐘之內想了太多事情,無法安住,喜歡的時候什麼都願意做,不開心的時候不理別人,像煮水的時候沸騰看不清楚水的樣子,火停下來的時候,水底部有沒有沙子看得比較清楚;當貪心的火、嗔心的火結束了,水停下來的時候很清澈,如來藏也可以看得比較清楚。要變成正常一點的人,要減少妄念,《普賢上師言教》中說過一個窮人的故事,因為他太窮了所以癡心妄想,「若是國王死掉了由他來繼任多好啊!」躺在地上做白日夢,正好被國王騎著馬一腳踩過心臟斃命。打坐的結果應該要減少妄念、減少三毒、五毒,一般人會對來家裡偷東西的小偷生氣,但不會對無始以來令我們辛苦輪迴的三毒、五毒生氣,真正的敵人是三毒、五毒。

 

佛法中說人身難得,但是我們一直當身體的僕人,心要去哪裡都方便,不用簽證、不用花錢買機票,一念就到達不丹、到廷布看到佛像;身體很麻煩,要花很多錢穿漂亮衣服、用名牌。如果把人身用在學佛,走解脫成佛的道路,才是人身難得的意義,發願的時候可以想著下輩子得到好的人身,從小學習佛法修行,龍樹菩薩的發願是來世不當國王、不當有權有勢者、不要當傭人、不當三惡道眾生,要投生有佛法的中土,當聽聞佛法的人,從小接受清淨戒律,要一生修行。

 

我們口頭上很容易說成佛、解脫,但是現在情況下,大家工作很忙,一個禮拜兩個小時學佛,一天念經兩個小時,十個小時做別的事,要解脫成佛不容易,若瞭解中陰身的部分,在中陰的時候沒有肉體,若有上師提醒、觀想阿彌陀佛、也有機會得到解脫,也不太容易,這個機會要靠現在學習、打坐,現在訓練到時候很容易解脫,訓練不夠的話要發願,這個很重要。我的老師跟我們說 :「存錢的時候,要買車子可以買車,要買房可以買房;累積的因不一樣,想成佛必須累積成佛的因、想得到好的人身必須累積人身難得的因,選擇容易的比較重要,不會選的兩個跳來跳去,結果一個都沒有」。在家人要好好發願,這輩子很忙,沒條件好好學,希望下輩子得到好的人身,努力學習,這輩子可以的話好好學,照顧內心、調伏自己內心,訓練開始往內看,不要總是去看別人、調伏別人,慢慢認識自己,看到真正的敵人在內心,常常問自己「我是誰」、「我為什麼生氣」,像醫生一樣觀察自己,一定可以發現問題。今天我們講到這裡。

 

 

 

(回向)
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254858_已編輯.jpg
bottom of page